
張愛玲遺作,2009年首次出版,絕無刪節。 揭秘張愛玲終極遺作遲到34年的驚世自傳 撰文:許涯男 “Fullofshocks!” 這是張愛玲于1976年1月3日寫給她的遺產繼承人及版權所有人宋淇及鄺文美夫婦的信中對她剛剛完成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小團圓》的評語,彼時只有絕密閱讀過小說初稿的宋氏夫婦明白她信中這“處處皆驚”所指為何、又到底有多驚世駭俗。一讀之下,宋氏夫婦登時預見到小說倘若出版,勢必引來漫天汙言穢語甚至明槍暗箭,出于對摯友張愛玲的個人保護,宋氏夫婦建議“押後出版”,他們在回信中甚至告誡張愛玲小說如若出版“可以打得你抬不起頭來”、“台灣的寫作生涯是完了”,更不堪設想的後果是,“‘無賴人’就在台灣,而且正在等待翻身機會,這下(小說出版)他翻了身,可以把你拖垮”——“無賴人”正是對始亂終棄了張愛玲的漢奸文人胡蘭成的譏誚暗指…… 本就思慮重重的張愛玲于是取消了出版計劃,對《小團圓》進行幾近二十載的漫長修改,卻始終無法確定出版與否。在她于1992年3月12日寫給宋氏夫婦的夾帶著遺囑正本的信中,曾出現“《小團圓》小說要銷毀”的決定性字句,似乎為這部令她及宋氏夫婦都噤若寒蟬的小說指明了付之一炬的命運…… 1995年9月,張愛玲孤死異鄉;1996年12月,宋淇隨之而去;2007年11月,鄺文美駕鶴西游。曾經想借機翻身的“無賴人”胡蘭成更是早在1981年便已撒手人寰。沒有誰再瞻前顧後戰戰兢兢了。2009年2月26日,經由張愛玲新一任遺產及版權執行人、宋氏夫婦之子宋以朗的同意及授權,《小團圓》于台灣首次出版、絕無刪節,甫一上市,書中大量的家族隱私甚至駭人情事,以及張愛玲與胡蘭成的虐戀始末、床笫風云,無不令讀者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即便是鐵杆張迷也要生出“重讀張愛玲、重識張愛玲”的驚奇念頭,圍繞著該書的出版是否有違張愛玲本意、甚至有違道德的爭議亦甚囂塵上,堪稱炸響在華語文壇的一枚世紀炸彈。

無論怎麼看,尼古拉薩科齊都是一位出眾的政治人物。從他的曆程來看:他是憧憬總統職位的人中,唯一從最底層開始,一步步地攀登權力階梯的人。從他的執拗精神來看:我一直把工作當作我生命的基本價值,他這麼說,三十年來,他一直不停地觀察、傾聽、學習、閱讀、思考、分析、書寫,從未間斷過,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從他的精力來看:他是一位政治運動員,他將人生曆程當作是一場無止境的馬拉松賽跑。就是由于這些原因,他進入了政治大人物的廳堂中。而最奇特的是這位按最高職位要求來剪裁和規劃自己的、雄心勃勃的人,卻承認放不開對感情、尤其是對愛情的依附。這就是這位法國人認為自己了解的人物最神祕、最離奇的一面。

《蘇鎮舞會》發表于七月革命前夕的一八二九年,尚屬巴爾紮克的試筆之作,但作家對複辟時期貴族尷尬地位的描寫,已可謂入木三分。老貴族德·封丹納伯爵對王室忠心耿耿,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表現得十分實際。他讓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都與資產者新貴聯姻,為的是彌補自己財力的空虛,表現出他對江河日下的命運的清醒認識。三女愛米莉雖是最年輕的一個,但其觀念之陳腐既甚于兄姐,也甚于老父。決不屈尊下嫁的門閥之見釀成了她的婚姻悲劇,使她失去了愛情的幸福,也失去了她所追求的虛榮。而審時度勢,善于順應潮流,且有務實精神的貴族後裔馬克西米利安,卻成了政治舞台和經濟生活中的佼佼者。巴爾紮克對封建傳統觀念的嘲弄是辛辣的,對社會情勢的把握是准確的。